欢迎访问唐山市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钢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销售部:
供应部:
邮箱:tsscjx@cegoogle.cn
sanchuan@cegoogle.cn
传真:
网址:sclvfuji.cn
地址:唐山市路南区女织寨村南
一、 用途铁水包用于铸造车间浇注作业,在炉前承接铁液后,由行车运到铸型处进行浇注二、主要技术参数及外形尺寸1、吊包形式,双向回转式 。2、减速箱形式,双蜗轮副传动 。3、速比(如图表)。4、外形尺寸(如图表)。三、特点1、合理选择了回转中心,操作方便,浇注完毕后基本可自行复作。2、采用双蜗轮副传动。虽然制造要求高,但传动灵活自如,双向可逆性好。3、吊杆采用锻件,比钢板焊接件可靠安全。4、包体钢板较厚,包底结构采用锥度、底箍、焊接相结合的三重保险、即延长了使用寿命,又确保了操作者的安全。5、主体与吊杆、减速箱与手轮,均装有较链卡板可随时锁定。6、两耳轴与吊杆向装有调心轴承,一致性好。使用维护编辑1、搪耐火泥,其厚度为:0.5吨~ 3吨侧壁60毫米底部 80 毫米 ;5 吨侧壁80毫米底部100 毫米 ;10吨侧壁100毫米底部120毫米 ;10吨以上侧壁150 毫米底部毫米 ;2、 检查手轮,应活自如,无卡阻现象。3、 两耳轴滚动轴承内,每周加二硫化钼润滑脂一次。4、 检查手轮锁定卡板是否安全可靠。5、 检查减速箱内是否缺油,每周检查一次。6、 使用年久,发现蜗轮副间隙增大,有碍安全浇注时,应更换蜗轮副。
氧枪的结构及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氧气炼钢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顶吹氧气转炉炼钢过程,氧枪起着主导全局的作用。它支配着氧气射流与熔池的接触面积、氧气射流的穿透深度、熔池的搅拌状态、元素的氧化程度、熔池的升温速度、渣中氧化铁含量等重要工艺因素,因而对化渣、喷溅、杂质的去除、转炉炼钢终点控制以及各项炼钢技术经济指标都起着重要作用。氧枪由喷头、枪身和枪尾三部分构成。喷头由工业纯铜制造,是氧枪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几种喷头的结构,a、b、c为氧气转炉用喷头,高压氧(0.6~1.0MPa)由内管供入,在喷头处分流进入若干个先收缩后扩张的拉瓦尔型喷嘴,一般中小转炉采用3个喷嘴,称为三孔喷头,大炉子(100t以上)用4~6个喷嘴。为了使炼钢产生的CO气在炉内燃烧成CO2(二次燃烧)的比例增大,需应用双流喷头或分流喷头。双流喷头有利于主氧流和副氧流比值的调节,但要在枪身处增加一层副氧流道。平炉和电弧炉所用喷头,氧气沿内管和中管间的空隙流入,喷嘴为直圆筒形,但孔数较多,而且和中心线的夹角也大得多。枪身为3根(双流氧枪为4根)同心的无缝钢管,下端连接喷头,上端和枪尾相连。枪尾包括供氧、进水和排水支管及连接法兰和密封胶圈,通过枪尾和车间的氧气管网和高压水管网相连接。
为消除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必须进一步做好烟尘处理,积极采用干法除尘技术,节约水资源。回收能源介质的高效利用都有许多项目需要认真研发。努力将炼钢厂建设成为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工厂3.2、吹炼终点动态控制技术终点控制是炼钢操作的技术关键。国内钢铁企业多采用人工经验控制,无法满足洁净钢和高品质钢种生产的质量要求。因此,尽快采取措施提高炼钢终点的控制精度和命中率已成为当前国内炼钢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高转炉炼钢终点控制水平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点。1)优化复吹工艺,促进钢渣平衡,稳定终点操作; 2)采用计算机终点动态控制技术,实现不倒炉出钢及提高出钢口寿命,缩短出钢时间,进而缩短转炉辅助作业时间,也是提高转炉生产效率的重要技术措施。3.3转炉高效吹炼工艺 近年来,国内各大钢企陆续开展了提高转炉生产效率,加大供氧强度,实现平稳吹炼的技术研究,并开发出一整套转炉高效冶炼技术,使转炉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采用以下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供氧强度,从而使转炉生产效率得到提高。1)提高我国转炉底吹搅拌强度,优化底吹搅拌工艺,保证全炉役内底吹效果,并结合该工艺进行转炉长寿技术研究;2)大幅减少渣量,对于少渣冶炼转炉,由于渣量减少可大幅提高供氧强度;3)优化改进氧枪结构,加快研发集束氧枪在转炉中应用、CO2和高比例CaCO3在转炉生产中的应用等全新工艺与装备,提高喷枪化渣速度,减少熔池喷溅和避免产生大量FeO粉尘是大幅提高供氧强度的关键。1)我国小型转炉目前还有相当大的比例,与精炼、连铸的匹配关系还有待优化。
转炉一倒合格率是指结合炼钢各钢种工艺要求,在转炉吹炼至一倒时的碳、磷和温度达出钢的控制要求,以保证所炼钢种的温度、成分达产品控制要求。提高转炉一倒合格率的意义 提高一倒合格率,转炉炉体定制制作洛阳可提高产品内控合格率和浇注温度命中率,同时有效减少拉后吹,是炼钢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降低炼钢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抓手。提高转炉一倒合格率的经济效益“提高转炉一倒合格率 改善炼钢技术经济指标”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钢铁料消耗降低,二是合金消耗的降低,另外,转炉一倒合格率提高后,可有效减少化学废品和降低转炉耐火材料消耗。钢铁料耗的统计方式1.理论基础:任何指标都要统一标准才好对比,钢铁料耗的理论基础是物质不灭定律,推广到具体的钢铁料耗方面为物料平衡,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为了统计方便,国家专门制订了钢铁料耗统计的相关规定。2.国家规定的统计标准:转炉钢铁料消耗(kg/t钢)=[生铁+废钢铁量(kg)]/转炉(电炉)合格产出量(t) 。其中:生铁包括冷生铁、高炉铁水、还原铁;废钢铁包括各种废钢、废铁等。凡分别管理、按类配用下列废钢铁的,在计算废钢铁消耗指标时,可按下列统一的折合标准折合计算:a. 轻薄料废钢,包括锈蚀的薄钢板以及相当于锈蚀薄板的其他轻薄废钢,按实物量×60%计算,其加工压块按实物量×60%计算;关于轻薄废钢,转炉炉体制作定制洛阳国家标准GB/T4223-1996中有明确规定;b. 渣钢是指从炉渣中回收的带渣子的钢,按实物×70% 计算;经过砸碎加工(基本上去掉杂质)的渣钢,按实物量×90%计算;c. 优质钢丝(即过去所称“钢丝”)、转炉炉体定制制作洛阳钢丝绳、普通钢钢丝(即过去所称“铁丝”)、铁屑以及钢锭扒皮车屑和机械加工的废钢屑(加工压块在内),按实物量×60%计算;d. 钢坯切头切尾、汤道、中注管钢、桶底钢、冻包钢、重废钢等均按实物计算。
我国“负能炼钢”技术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炼钢工艺结构的优化。随着国内新建100吨以上大、中型转炉的增多,配备了煤气、蒸汽回收与余热发电等设施,为“负能炼钢”打下设备基础;二是“负能炼钢”工艺不断完善,多数钢厂已掌握“负能炼钢”的基本工艺;三是2005年,国家统计局将电力折算系数调整为电热当量值(即1kWh=0.1229kg)替换原来沿用的电煤耗等价值(即1kWh=0.404kg)。炼钢能耗统计值降低,利于实现“负能炼钢”。重点企业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由2010年的平均81m3/t提高到2014年的106m3/t。近几年,我国转炉蒸汽回收量有很大提高,但蒸汽回收量和压力差别较大;先进的回收量已达到100kg/t以上、压力可达2.5-4MPa,用于钢水真空处理、发电或并入蒸汽管网。 1.5、转炉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 炉龄是转炉炼钢的重要技术指标,提高炉龄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转炉生产效率。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速氮气将成分调整后的剩余炉渣喷溅在炉衬表面,形成溅渣层。溅渣层抑制了炉衬表层的氧化,减轻了高温炉渣对砖表面的冲刷侵蚀。采用溅渣护炉工艺后,当炉衬残砖厚度侵蚀至500mm左右时,炉壁冷却与炉内钢渣对炉衬的导热基本实现了动态平衡。此时,炉衬与溅渣层的结合层很难被进一步熔损。在溅渣条件下炉衬基本为“零熔损”,即随炉龄增加,炉衬厚度基本保持不变。国内钢厂据此研发出了长寿转炉生产工艺,进而使转炉炉龄达到30000炉以上,炉役期和产钢量同步增长,耐火材料消耗和吨钢成本也相应降低。
钢结构建筑属于装配式建筑范畴,即先在工厂内进行部件部品的预制,得到施工所需的钢构框架,之后运到现场拼装。钢结构行业分析指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是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循环要求、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举措。钢材的基本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因此特别适宜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此外,钢材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现从三方面分析钢结构行业技术特点: